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shoufalist shoufalistpage

网络首发

“动力-组织-保障”:边民参与强边固防的三重逻辑——基于中缅边境黑河村的经验启示

吕朝辉;陈薇静;

强边固防是维护边境安全的关键抓手,抵边村是开展强边固防的前沿阵地,世居抵边村的边民是参与强边固防的主体性力量。对应“何以驱动-何以运行-何以保障”的逻辑递进关系,双重动力、组织机制、保障体系三者构成促进边民参与强边固防的关键要素。其中,双重动力是激发边民参与意愿的逻辑起点,是构建组织机制和保障体系的依据;与双重动力相衔接的组织机制,是促进边民参与行为组织化和规范化的逻辑基点;保障体系则是保证边民持续高效参与强边固防的逻辑延展。三重逻辑的有机统一,促进了边民积极、有序、持续地参与强边固防,激发了边民守土固边、保家卫国的主体性实践力量。

年 期 ;
[下载次数: 10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群体嵌入型视角下云南边疆地区非法跨境事件风险识别研究

陈然;彭锐;

作为总体国家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边疆安全的前提与基础,边境安全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大局。在云南边疆地区“双源性”与“多源性”的边境安全风险之中,跨境安全事件演化进程与风险因素难以确定。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非法跨境事件网络,发现云南边境非法跨境呈现出三阶段特征,分别表现为境外人员非法入境、境内人员非法出境、非法出境与入境共存等。运用嵌入性理论分析,风险事件总体表现为多种类事件相互交织共现,风险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与高风险群体的合作缺失,形成内源群体与外源群体相联合的风险体系。为此,应构建共生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建立边境地区风险预测系统,注重常态化部门查验与跨国联动合作,强化边境群体异样行动的动态监测等。

年 期 ;
[下载次数: 10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西拉沐沦河流域黑头山岩画遗址调查与研究

吴甲才;吴迪;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与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共同对西拉沐沦河流域两岸岩画进行了调查,共复核三普及新发现岩画3400幅,其中黑头山岩画引起了调查者的关注,河北岸6幅、单体44幅岩画与附近采集的人面符号红陶器陶片和玛瑙箭镞等,构成了岩画遗址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较为完整的古代信息链,遗物题材表现出有风雨、有闪电、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为深入阐释新石器中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审美信仰、符号表述提供了可能,为进一步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年 期 ;
[下载次数: 4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时代红色资源数字治理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

王剑俊;

红色资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政治引领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和公共服务价值。运用数字治理理论,从治理结构、治理工具、治理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新时代红色资源数字治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治理结构方面,要完善红色资源数字治理体系,发挥好党政机关、管理者的合力,保障研究者、学习者、传播者的参与权利。治理工具方面,要建设红色资源数据仓、数据共享平台、公共服务客户端、运行管理驾驶舱等,推动红色资源采集、存储、保护、利用、传播全流程数字化。治理能力方面,要强化队伍建设、资源集聚、考核评价等保障条件。

年 期 ;
[下载次数: 40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育家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逻辑

罗志佳;阿娜尔古丽·朱满;

教育家精神彰显的是教师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自觉、坚定立德树人的道德自觉和培育时代新人的发展自觉。新时代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功用,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历史担当,亦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时代叩问。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应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强化成为“四有”好老师的理论认知、增进做“经师”“人师”的情感认同、坚定做“大先生”的意志品质、注重成为“四个引路人”的实践锻炼,使其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大力弘扬、充分践行。

年 期 ;
[下载次数: 1,15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内蒙古中小学思政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义、思路与策略

刘爱华;

内蒙古中小学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内蒙古中小学思政课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发挥思政课政治引导、价值塑造功能的体现,是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要求,是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的必然要求,是打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的需要。内蒙古中小学要以健全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机制、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素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结合起来、协同设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为思路,充分发挥中小学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政治保证作用,常态长效讲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学理念,深化中小学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研究,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素养,在中小学思政课全过程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年 期 ;
[下载次数: 4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再现北疆——日本记录内蒙古地区影像资料类型探析(1908—1945年)

吉雅图;

1908年至1945年间,日本以科学考察、探险游访的名义在内蒙古地区拍摄了大量影像。主要代表性人物有:鸟居龙藏、米内山庸夫、江上波夫、饭山达雄、多田文雄等。官方发行的画辑和画报主要有《亚细亚大观》《亚东印画辑》《北支》《支那事变画报》等。另外,日文旧籍及数字资源平台收录了大量影像资料。依据内容,上述影像可分为古建筑遗迹、传统服饰、人物肖像、社会生活、民俗活动、殖民宣传等类型。这些影像资料大多服务于日本对华侵略的情报搜集和宣传工作,但也再现了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样态,有助于该时期的北疆历史文化研究。

年 期 ;
[下载次数: 5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8世纪50至60年代的恰克图贸易与关税问题

柳泽明著;德格吉日呼译;吴忠良译;

18世纪至19世纪的恰克图贸易,是清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雍正五年(1727年),清俄双方签订《恰克图条约》,正式开启在恰克图的边境贸易,使其迅速成为两国边境的重要贸易枢纽。然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间,清朝曾一度停止恰克图贸易。因此引发的双方谈判过程及其结果等问题,已有不少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利用满文、俄文等档案史料,探讨18世纪50至60年代清俄双方在恰克图贸易中的关税问题,进而考察该问题导致贸易停止的原因、解决过程以及对贸易结构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年 期 ;
[下载次数: 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蒙古巴约特部古尔布什家族佐领考论——以满文佐领根源册为中心

张春阳;

蒙古内喀尔喀巴约特部古尔布什台吉于天命六年(1621年)率众归附努尔哈赤,尚公主,封额驸,被赐予满洲、蒙古牛录各一。公主殁后,满洲牛录撤回,蒙古牛录于雍正九年(1731年)被议定为该家族勋旧佐领,在保持旧有领属关系的基础上,由古尔布什子孙世代承袭。蒙古佐领是八旗满洲旗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廷通过联姻等方式在给予其较高政治地位的同时亦注意平衡不同蒙古佐领家族间的势力,反映了清朝满蒙关系及贵族政治的发展特点。

年 期 ;
[下载次数: 7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河南地”的族群互动看秦汉北部边疆的历史演进——兼谈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注

胡玉春;

历史时期,北疆诸族与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密切且规律性的互补协同和向内凝聚的演进模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了古代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河南地”正是历史北疆中族群互动最为典型的地理单元之一。秦汉时期,“河南地”归属权的转移,可清晰呈现秦汉政权疆域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反映出多族群在“河南地”的流动、聚散及持续内聚的交融模式。在“河南地”归属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其下辖的今鄂尔多斯西南部这块次级地理单元,境内地形相对复杂,在汉匈争夺中始终是一块飞地。

年 期 ;
[下载次数: 1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